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活动在贵州丹寨开幕
9月16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非遗小镇正式拉开帷幕
9月16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非遗小镇正式拉开帷幕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9月9日,淄博市启动“齐风清韵”廉洁文化作品展示展演暨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
8月13日上午,由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省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首期草木染非遗技艺培训在曹县e裳小镇开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2025年,全国各地以创新思维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一场场沉浸式文化体验,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实践融入日常生活,描绘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动图景。
在6月14日新疆喀什地区举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新疆主会场活动上,新疆非遗文创市集成为亮点。非遗工作者将多个非遗项目融合,焕发新精彩,进一步提升了非遗的影响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会同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联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共同指导,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
近年来,山东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激活“非遗+旅游”“非遗+科技”等融合发展动能,协同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转化,使非遗更加密切地融入百姓生活,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7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包钢出席。
近年来,多地探索将非遗融入体育课。体育课不再只是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成为传承非遗的桥梁。非遗也不只是“进校园”,更是“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