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京城第一窑”:从清宫造办处走出的非遗项目
填色、勾线、烧窑……在被称作“京城第一窑”的京彩瓷博物馆里,传统的纯手工绘瓷技艺得到完整沿袭。为了将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几代工艺大师们在点滴勾勒中寄托着执着的“工匠精神”。图为京彩瓷博物馆仿制的“乾...
填色、勾线、烧窑……在被称作“京城第一窑”的京彩瓷博物馆里,传统的纯手工绘瓷技艺得到完整沿袭。为了将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几代工艺大师们在点滴勾勒中寄托着执着的“工匠精神”。图为京彩瓷博物馆仿制的“乾...
赵树宪没有想到,随着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他和他制作的绒花成了新晋“网红”——今年已经65岁的赵树宪是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内的一位非遗传承人,制作绒花已经有四十六载了。经他一双巧手,蚕丝和铜条“变身”...
8月20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了一篇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数字化传播让非遗更“潮”》的文章。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命题早已转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传承非遗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拓宽传播渠道。
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2018年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有件特殊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景泰蓝作品《大国雄风将军尊》。
2008年,王星记制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作为王星记檀香扇第四代传人,孙亚青是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和第三届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2017年被认定为首届“杭州工匠”、首批“浙江工匠”,还被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正式在北京启动。该平台是由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首创置业倾力打造,集非遗传承、设计创新、技术研发、销售体验、传习实践、园区运营、投资孵化于一体,旨在以产业创新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8月9日,来自福建、新疆、江苏、浙江、河南、上海等全国各地的2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齐聚杭州,共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文化部非遗司原司长、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马文辉,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杨建新莅临指导。
7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的首届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州举行。此次大会邀请了百余项非遗项目和品牌的代表齐聚会场,从多个层面探讨非遗品牌和相关生态的打造,旨在进一步加强非遗品牌建设,推动中国非遗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非遗”的保护工作是从近现代才开始的,标志着人们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一开始的抢救到后来的生产,从遗产到科学的论证这些资源,给现今的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剪纸,即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饰生活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