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非遗馆开展“融合·共创”主题交流活动
6月20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融合·共创”广东非遗正青春主题交流活动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功举办。来自文化、艺术、设计、教育、科技以及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代表、非遗传承
6月20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融合·共创”广东非遗正青春主题交流活动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功举办。来自文化、艺术、设计、教育、科技以及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代表、非遗传承
“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琉璃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云浩谈及此事,仍然难掩激动之情
6月14日,云南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遗焕新购物月”系列活动主会场活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
5月20日,2025港澳山东周推介会的聚光灯下,一组流光溢彩的琉璃艺术品引得中外嘉宾驻足惊叹。
蜡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古称“蜡缬”,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石关组的苗族同胞完整保留了这一古老技艺,以麻棉为载体,延续着蓝白交织的千年美学。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的御窑金砖厂,29岁的孙坚已在这里工作7年。他个子不高,衣着朴素,身上散发着文人的儒雅与秀气,难以想象这曾是一名干“苦力活”的砖雕工人。
近日,第十一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奋进共赴新时代青春无悔向未来——海淀区青年走·读环保科技园”活动顺利举行。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目前拥有103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江北区多措并举,推动各类非遗技艺的传承,让百余项非遗技艺焕发新活力。
雕漆的制作在我国至少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雕漆作品以其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在长期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精美的作品。
近日,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挂牌。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宣布,将联合多家国内顶尖院校、机构,基于现已出土的近2000万片古瓷片,合作共建古陶瓷基因库。通过对古瓷片进行成分分析和数据采集
这些年,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手工纸又受到人们的青睐。从一根竹子到一张纸,全手工生产,足足要6个月。
当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位于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是一座专题遗址博物馆,展厅面积约5500平方米,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余件,并利用沙盘模型
从2002年云南大理沙溪古镇被列入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以来,沙溪复兴工程已进行了20年。这项工程是从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入手的一次乡村振兴实践,可以视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探索。
记者5日在其工作室看到,11幅虎画均已装裱完成,画中的老虎造型各异,惟妙惟肖,充满质感。除了掐丝珐琅画老虎,任继红还以“生旦净末丑”为主题,创作了5幅色彩惊艳,立体感强的戏曲脸谱。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文化繁荣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
海南琼海市塔洋镇中心学校是一所乡镇小学。近年来,琼剧演员“胚子”在这里孵化,正走向外面的大舞台。
竹雕早期通常是将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刻在器物之上。而且存世的竹雕制品也很少,目前所见的多为明清两代的传世品。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
不管是脖子上戴108颗的念珠还是手腕上的橄榄核,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文玩,戴这些的都没什么文化!其实看不惯也不必指指点点,这些珠子手串儿跟很多人脖子上的大金链子一样,都是首饰。
“学习强国”北京3月9日电 “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也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
近日,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正果老街的夜景吸引不少游客前去“打卡”,而印刻着“千年古镇”正果前世今生的光影灰雕墙,更为游客们带来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夜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