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传承千年文化之韵
近年来,随着琉璃产业的持续创新升级,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被淄博琉璃吸引并前来参观打卡,为淄博文化之城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随着琉璃产业的持续创新升级,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被淄博琉璃吸引并前来参观打卡,为淄博文化之城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月13日上午,由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省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首期草木染非遗技艺培训在曹县e裳小镇开班。
在“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浪潮中,中国陶瓷亟待打破国际定价困局。胡润全球陶瓷榜以榜单为价值基石,启动《2025胡润极具影响力陶瓷艺术大师》和《2025胡润中青年潜力陶瓷艺术家》两大榜单
8月8日上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刘木森以《中国现代陶艺审美与重构》为题,为全体学员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
两个月前,距离“琉光璃彩”展览开幕仅剩一周,我意外接到了国家博物馆的讲解任务。接到任务的瞬间,我内心激动不已,充满了“能站在国博讲琉璃”的喜悦。
8月3日-8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耿庆雷为《中国刻瓷技艺创新人才培训》全体学员授课。
8月5日,项目负责人怀康教授带领《中国刻瓷技艺创新人才培训》全体学员赴中国陶瓷壁画研究院参观考察。
《淄博市陶瓷琉璃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淄博市首部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的施行将为淄博陶琉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8月4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陶琉现代产业学院执行院长任允鹏以《材美工巧 传承创新——当代山东陶瓷特色技艺》为题,为全体学员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
8月2日下午,项目负责人怀康教授和授课教师尹大中老师带领《中国刻瓷技艺创新人才培训》全体学员赴朱家庄国际艺术村和先进陶瓷产业创业园参观大师工作室。
日前,在2025济宁国际蛋品产业发展峰会上,中国鸵鸟养殖开发协会副会长、山东鸵艺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茂美应邀出席,并现场展示鸵鸟蛋雕刻技艺。
当数千年的工艺邂逅智能制造的前沿科技,当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勇敢对话全球市场,淄博陶琉产业正在产业链上谋求新的价值链高度。
刘晔轩是鲁青瓷刻绘第五代非遗传人,2015年从中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即师从父亲、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研习刻绘。
7月21日,淄川区一手造工坊内,一场特殊的“传艺”正在悄然进行。工匠贾鑫专注地雕刻着鸵鸟蛋壳,身旁指导她的是母亲高茂美,这位淄博手造工匠正将家族相传的蛋雕技艺,通过刻刀传授给女儿。
6月22日至27日,“笔墨连心架长虹-礼传东方共潮生”中韩国际书画名家作品交流大展在韩国平泽美术馆成功举办。
7月1日,由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办,山东博物馆承办的“全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旨在共同探讨博物馆藏品管理能力提升路径,推动藏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系统性提升。
6月13日,在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当2025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名单揭晓,一套绘有“梅兰竹菊”的天然矿物骨质瓷描金主人杯从全国3215件参赛作品中跃出——华光国瓷“四君子”高远主人杯斩获铜奖,成为淄
7月3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期间,首批山东省非遗盲盒项目正式发布。
7月4日,山东省陶瓷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淄博召开标准审查会,由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光刻机用氧化铝陶瓷导轨》团体标准通过专家审定。
小小竹编变身时尚包包,手工银器畅销海内外,传统绣品变为国潮服饰走上时尚T台……越来越多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手工艺依托各地建设的非遗工坊,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连接点,融入现代生活、吸引世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