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带动大学生的创业之路 小炉匠任波举行收徒仪式
2018年4月16日,琉璃灯工大师小炉匠任波收徒仪式在淄川1954文创园举行。任波宣布接收王学见、王艳、孙武、吕烨、佘雁辉为入室弟子。并请业内吹制大师巩克海出席见证。
2018年4月16日,琉璃灯工大师小炉匠任波收徒仪式在淄川1954文创园举行。任波宣布接收王学见、王艳、孙武、吕烨、佘雁辉为入室弟子。并请业内吹制大师巩克海出席见证。
手艺人常说:“我不做也许就再也没人做了,可能这就是一个承诺吧,给传统文化的承诺”。听之,总令人潸然泪下。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工艺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触摸到。古代的那些传统的手艺,有一些是童年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也有一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消失殆尽。
2018年3月16日下午,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承办的“大匠至心·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第三场——“走进设计:设计转化与传承发展”主题沙龙在定安路126号西湖创意谷2号楼“东方国设计馆”举行。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
66岁的广仁村村民——锣鼓队队长杨广胜那结满厚茧的手挥舞着裹着红绸子的鼓槌,“咚——咚——咚,咚咚咚”地敲击着起伏的鼓面。
这一期给大家分别介绍了古人常用的生活用品:熨斗和枕头。我们从介绍中不难发现古人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的追求,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极高的生活智慧。
现在,说起高青县从事手工地毯编织的艺人却让人感慨,他们的收入已经快支撑不起这个行业。作为高青县手工地毯编织技艺的见证者,董秀英从年轻的学徒成了现在技术熟练的老师傅,但现在微薄的收入实在难以吸引年轻人来学技术。
鲁立清是实打实的“新杭州人”,老家河北吴桥有着“中国杂技之乡”的美誉。20岁出头,他就开始了走南闯北,拜师学艺。1999年,他跟随河北的文化团到杭州宋城表演,被观众的热情和当地的民俗文化氛围打动,从此定居杭州。
内画,我们又称为内画鼻烟壶,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工艺。鼻烟壶巧玲珑、造型别致,它将玉石、珐琅、水晶、玛瑙等与绘画、雕刻、书法艺术完美结合,格调典雅、笔触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