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金琢石铸海派,擎旗沪上见真章——海派领袖吴昌硕、任伯年的书画精选

作者:浙江嘉艺 发布时间:2025-07-15 16:53:57

长按识别二维码浏览浙江嘉藝2025春拍电子图录

吴昌硕1912年正式迁居上海,将艺术与市场、社会公益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践行“食金石力,养草木心”的从艺目标,影响了现代众多绘画大师。最终,完成了从海派书画家到海派领袖的身份转变。本次浙江嘉推出的吴昌硕书画精选,大多创作于这一时期,充分展现了吴老寓沪时期的艺术风格。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109

吴昌硕(1844-1927) 南极仙翁一堂

设色绫本·水墨纸本 立轴·屏轴  1917年作

130.5×29.5cm

释文:鲤鱼出水荐鲜硕,天鹿鸣囿乐康平。

款 识

画:1.南极寿星,拱手何祝。既得其寿,岂求其禄。九如再赓,洪范预卜。享寿由天,享健为独。蓬莱古仙,胡不相逐。乘风跨龙,戴笠骑鹿。金母木公,相看刮目。福任汾阳,富由金谷。丁巳三月,吴昌硕时年七十有四。

2.南极老人应寿昌。英青主人雅属。丁巳初夏,并录杜少陵句于癖斯堂,老缶。

联:钟甫仁兄大雅属篆,为集旧拓石鼓存字。时丁巳夏,七十四叟吴昌硕。

钤 印

画: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古鄣(白)、缶(朱)、仓硕(朱)

联:俊卿之印(朱)、昌硕(白)、归仁里民(白)

出 版

画:《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集》P80,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

联:1.《百年丹青:湖州十家书画精品集》P2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2.《希斋集珍:近现代书画精品集》P68-6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3.《吴昌硕全集·书法卷二》P110,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

说明:日本英青堂上款。英青堂为近代日本著名铸铁作坊,因其质量高、产量少而闻名。吴昌硕曾为英青堂题写匾额。篆书七言联原为苏州文物商店旧藏。

吴昌硕绘画师从清末画坛“海派四杰”之一的任伯年,他与任伯年的关系亦师亦友。吴昌硕主要以他的大写意花卉标榜整个近现代中国花坛,其人物画并不多见,但从大量的文献和出版物上不难发现,吴昌硕的人物画在清末画坛中一改流弊,其人物画形象自出新意、独树一格。他的人物画大致分来两类,一类为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另一种则是以表现特定寓意或特定人物的图像,本幅《南极仙翁》即属于此类。

综观吴昌硕的人物画,不难发现其人物画的画法大致有如下三种:其一人物只勾衣纹不渲染;其二,只渲染不勾衣纹;其三,勾纹也渲染。凡勾衣纹者,其线条一定可以窥见吴昌硕的书法用笔,不同时期的风格还存在一定的变化:即中年运笔多为篆籀,尤显古拙凝重之意;晚年下笔则多用草篆,更显粗狂苍劲之感。

南极仙翁衣褶细节


总体来说,吴昌硕的人物画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其人物画多师法古人。吴昌硕学画期间,曾在陆心源、顾文彬、吴云等处观赏了不少名人名迹,这对他的人物画的创作起到了奠基作用。再者,其人物画创作也借鉴了前辈画家的画法,如任伯年、徐渭、朱耷、扬州八怪等。第三,吴昌硕人物画题材多是佛教人物,如观音、达摩、布袋和尚、钟馗等,这是大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追求所致。

本幅《南极仙翁》作于 1917 年,正是吴昌硕晚年高峰期。纵观全画,中心人物为南极寿星,在画法上既勾勒衣纹又施渲染,在吴昌硕人物中不多见,衣纹线条沉着有力,墨色浓淡有致,以赭石色渲染出寿翁头部,使得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细笔描绘的胡须,精细不失金石之味。

《南极仙翁一堂》局部


右两侧一长一短的两处题款,左侧长题用笔老辣,结字独特,有力度,有厚度,有灵活度,字字有入木三分之感,字字彰显著拙朴,厚重,大气磅礴之势!犹如长江黄河一泻千里,势如破竹而不可挡,劲如强弩而穿钢甲!

右上再题,布局特别,先以篆书录杜甫诗句“南极老人应寿昌”点题(老人寿昌:出自晋书:“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秋分之夕没于丁。见则治平,主寿昌”),再以行书“英青主人雅属。丁巳初夏,并录杜少陵句于癖斯堂,老缶。”表明此件用心之作赠与其日本友人“英青堂主人”,也就是铸铁领域著名大师平野吉的后代平野稚契,祝福他像南极寿星一般长泰永昌。

右侧题款细节

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潘嘉来曾撰文详述吴昌硕绫本书画之独特价值,他在文章中说到 :“诸家(拍卖行)上拍吴昌硕绫本作品不足百幅,相同题材、相同尺幅的画作,绫本的成交价比纸本要高出二成左右。绫本作为吴昌硕作品精品中的精品,已经成为收藏家追逐的对象。吴昌硕绫本作品的专题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

巧合的是,本标的中篆书七言联与《南极仙翁》一般作于 1917 年的春夏之交,且画心长度几乎一致,两者所构成的一堂正可让观者切实感受何谓“以书入画”,南极仙翁的须发、睫毛等细笔可以在画幅的款识中见到相同的运笔节奏,而衣褶的线条质感则与篆书书联的线条质感相近,爽落而老辣。如此尺幅合适,风格契合的同年同季所作书画合璧佳作当是世所难觅。

《南极仙翁一堂》的篆书七言联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110

吴昌硕(1844-1927) 着手成春

设色纸本 立轴 1924年作

112.5×34.5cm

款识:

1.陈莲舫徵君,世称医中国手,曾见室中悬红杏一帧,题曰着手成春,兹拟其意。缶记。

2.薪荪先生笑笑。甲子五月。吴昌硕年八十一。

钤印:俊卿之印(朱)、昌硕(白)、归仁里民(白)

出 版

1.《侨岷华园藏画》P94-95,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4年。

2.《中国书画名品编目——虚谷、任伯年、吴昌硕三家书画选粹》图版107,大塚巧艺新社,2010年。


款中提及的陈莲舫(1837-1914),名秉钧,号乐余老人,是清末著名医家,曾应召入宫为光绪帝诊治,因此尊称他为徵君。吴昌硕所作《着手成春》,源于他问诊于莲舫先生时,见其室内红杏图格外夺目,印象深刻,归后拟其画意而成。“杏”与“幸”同音,故杏花常寓含美好与幸运,而后,这幅《着手成春》也被赠与薪孙先生 ;同时,“杏林”亦是医家的代称。可见画中红杏,既点明陈莲舫医者身份,亦暗喻其追求精湛医术的境界。

此幅《着手成春》充分体现了吴昌硕“色酣墨饱、雄健古拙”、“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的绘画风格。他在用墨、施色、赋彩、题款与钤印的布局上匠心独运,轻重疏密配合精妙。吴昌硕擅长大写意花卉,此作正是采用此法。画中红杏浓淡相宜,疏密有致 ;花青点染的叶片点缀其间,红绿相映成趣 ;辅以墨色与赭石写就的枝干,整幅画面配色精妙,极富意趣。杏花形象飘逸灵动,重在神韵而非形似。枝叶穿插伸展,运笔融入篆籀之法,刚劲雄健,力透纸背;两侧主干垂直挺立的长竖线条,尤为凸显其“以书入画”的笔法特征 ;旁枝则婉转虬曲,尽显蓬勃生机与盎然意趣。

整体观之,《着手成春》中花、枝、叶相互交融缠绕,盘桓往复,使作品气息连贯,气韵生动,生机勃发,完美诠释了吴昌硕“粗而不犷,奇而不怪”的独特画风。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65

吴昌硕(1844-1927) 达摩赞诗意图

设色绫本 立轴 1913年作

156.5×39.5cm

款识:西来作么,这白拈贼!才到江南,又过江北。钝置自己,九年面壁。拶杀他人,三更立雪。将心来安,了不可得。假药真方,分文不值。赚了满地儿孙,放下皮鞋一隻。癸丑岁十一月客扈上面海楼,沐手并题。安吉吴昌硕

钤印:俊卿大利(白)、昌硕(白)、归仁里民(白)

说 明

1.题画诗为清代禅师澹归和尚所作《达摩赞》,收录于其文集《遍行堂集》之中。

2.本标的不含轴头。

吴昌硕所作达摩赞洋洋洒洒、挥写自如、气势磅礴,题画诗中“才到江南,又到江北”表面写达摩行踪不定,实则暗喻禅心流动无住,不滞于一处。根据这首题画诗吴昌硕创作了这幅反映其内心境象的达摩图。边角挤压式的构图特点是对传统中心构图的反叛,打破了宗教像居中供奉的惯例,以倾斜身姿(侧身)体现禅者“不居圣位”的破执精神。画面逾七成虚空,不着一笔云水山峦,以“无”喻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空性境界。笔墨语言上,吴昌硕以书入画:达摩衣纹如刀刻般遒劲,袍袖褶皱呈现折钗股式顿挫,线条中灌注了书法之力。吴昌硕借禅宗公案表达艺术与人生的悟境。作为文人画家,他反对僵化模仿(如画坛因袭之风),提倡直指本心。在构图上他勇于突破传统,体现了其“破执”的禅心与金石般拙朴气质。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111

吴昌硕(1844-1927) 秋荷箬笠图

水墨纸本 立轴

75.5×41cm

款识:横塘十里破荷叶,秋雨着来点点急,白荷花摇香可吸,冒雨何妨片时立,诗兴谋之青篛笠。缶翁。

钤印:吴俊之印(白)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112

吴昌硕(1844-1927) 雁来红

设色绫本 立轴 1917年作

130×41cm

款识:翔雁南来塞草秋,未霜红叶已先抽。绿珠宴罢归金谷,七尺珊瑚夜不收。丁巳寒食节,安吉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无须吴(朱)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113

吴昌硕(1844-1927) 山居行云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13年作

137×40.5cm

款识:拟高房山而翻似米虎儿笔。不管墨神散笔外,衰老之境于此自见。癸丑夏仲,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白)、缶无咎(白)

题签:吴昌硕写高房山图精品立轴。霍宗杰藏,杭人陈风子题,时年八十九。

钤印:霍宗杰印(朱)、求是山人(白)

出 版

《中国六大名家书画集·Ⅱ》P48-49,“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2001年。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114

吴昌硕(1844-1927) 离骚幽兰

水墨纸本 立轴 1920年作

135×33.5cm

款识:谁从旧谱订离骚,叶叶华华着意描。一曲猗兰刚奏罢,灵均遗恨可全消。庚申仲夏雨窗,安吉吴昌硕年七十又七。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园菜果蓏助米粮(朱)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115

吴昌硕(1844-1927) 行书录自作诗三首

水墨纸本 立轴

163×48cm

释文:白练径南黄浦头,芰荷红上水云楼。鸥眠鹭宿闲如此,不有禅关也系舟。老衲看云江上归,眼高生铁自能窥。邺侯老去禅心冷,煨得蹲鸱饷阿谁。黄庭契帖无真本,小瑑盖能述相斯。兴发竟忘挥汗苦,素师蕉叶折来时。柳眼盼新晴,如人渴睡醒。涉江官渡晚,题竹佛灯青。斋散鸟求食,月明鱼听经。客归门掩处,应有白云停。

款识:昌硕录立雪闇题壁诗。

钤印:吴俊卿印(白)、昌硕(白)、

出版

1.《吴昌硕行书册第二》整书出版,白红社,1966年。

2.《吴昌硕行书条幅》P4,白红社,1972年。

说 明:此标的存日本白红社1966及1972年出版,白红社由吴昌硕研究专家松丸东鱼(1901-1975)创立。松丸东鱼名长三郎,字子远,号东鱼、鱼龛主人。斋堂为种椴轩、子书印酒堂、禾鱼草堂。松丸氏是昭和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篆刻家和吴昌硕研究专家,其曾设立白红社出版社,致力于出版和介绍古今书籍,曾出版金石、印谱等多种书刊。

一九〇一年生于东京的日本桥。起初其家经营鲜鱼批发,而东鱼却因为多才多艺,二十四岁左右就开始自学篆刻,私淑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诸人,编著有《吴昌硕印谱》《吴昌硕篆书西塘记》《吴昌硕隶书册》《吴昌硕行书册》《吴昌硕篆书册》《吴昌硕临石鼓文》等,为吴昌硕艺术在日本特别是书法篆刻界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其用笔用墨丰富多变,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本次嘉藝展出的任伯年花鸟挥洒写意,清雅朗润、明快素洁,是师古出新的集大成者。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25

任伯年(1840-1896) 秋塘双宿

设色纸本 镜片 1891年作

133.5×66cm

款识:光绪辛卯嘉平,山阴任颐伯年甫。

钤印:任颐之印(白)、伯年(朱)

出 版

1.《集古斋三十周年纪念书画展》P1,香港集古斋,1988年。

2.《明清书画选集》P23,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展 览:“集古斋三十周年纪念书画展”,香港中环都爹利街钻石会大厦二楼,1988年8月。

←左右滑动浏览→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21

任伯年(1840-1896) 红叶翠翎

设色纸本 镜片 1870年作

18×52.5cm 

款识:同治庚午冬后十月上浣,伯年任颐写于海上客次。

钤印:颐印(白)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22

任伯年(1840-1896) 静栖闻香

设色绢本 镜片 1883年作

直径:26.5cm

款识:云访仁兄正之。光绪癸未六月,伯年任颐。

钤印:颐印(白)

鉴藏印:海昌钱镜塘藏(朱)

说明:钱镜塘旧藏。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23

任伯年(1840-1896) 花枝清赏

设色纸本 镜片

32.5×43.5cm 

款识:伯年任颐。

钤印:任伯年(白)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 24

任伯年(1840-1896) 牵牛来禽

设色纸本 镜片 1886年作

32.5×43.5cm

款识:丙戌五月,山阴任颐。

钤印:任伯年(白)

关键词: 吴昌硕 海派书画家 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