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琉璃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云浩谈及此事,仍然难掩激动之情。
“此次展览对于淄博琉璃来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必将载入史册。”孙云浩表示,“它不仅是对淄博琉璃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激励着我们从业者继续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本次展览,孙云浩与师弟孙恒山共有9件作品入选。这些作品全部采用国家级非遗技艺——琉璃烧制技艺,在1400℃高温下手工完成。通过吹、塑、粘、捻、拉等传统技法,利用琉璃材料独特的流动性与可塑性,在液态转为固态的瞬间完成造型,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经验与心血。
“琉璃制作讲究‘趁热打铁’,从取料到成型,必须争分夺秒,快速完成造型拿捏。”孙云浩介绍道,“稍有迟疑,作品就可能报废。”
据悉,孙云浩自幼跟随中国琉璃艺术大师、父亲孙即杰学习琉璃历史文化与传统烧制技艺,掌握了琉璃热成型工艺的核心技术。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先后在多个国家级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斩获金奖,其代表作《岱青海蓝》《松石绿八方瓶》《和合共生》等,不仅展现了淄博琉璃的艺术魅力,更被多家博物馆收藏,登上国际舞台。
多年来,孙云浩致力于推动传统琉璃技艺融入现代生活。他带领企业承接的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世界”壁画、无锡灵山景区三圣殿琉璃壁画、青岛鲁商凯悦大酒店琉璃装饰、进博会参展作品《和合共生》巨型琉璃石榴雕塑等大型公共艺术工程,让琉璃走进了城市空间与国际视野。
作为非遗传承保护单位负责人,孙云浩深知人才是技艺延续的关键。为此,他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学生实践基地,共同探索琉璃艺术的设计与创作理念。至今已培养出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为淄博琉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他的带领下,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于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单位”,2014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保护单位”,2019年荣获“山东老字号”荣誉称号。
“淄博琉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一代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孙云浩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技艺、培育新人,让这门千年绝技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淄博琉璃历经千年窑火不熄,如今,正以创新表达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活态文化”。孙云浩依托“非遗+文创+产业”生态链,让琉璃作品在讲述中华文化故事的同时,传递匠心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