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海,火与土淬炼的大师

作者:高新区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2025-09-09 08:47:12
图片

2025年中国淄博朱家庄国际木火节上,来自9个国家的近60位陶艺家齐聚一堂。丁邦海不仅在现场展示刻瓷创作,更与各国艺术家深入交流陶瓷手绘,进一步推动中国陶瓷艺术的国际传播。他积极融合淄博地域文化于创作中,如陶瓷釉上彩绘《齐长城遗韵》《巍巍马鞍山浩气传千古》等作品,均获得高度关注与收藏价值。此外,为促进刻瓷艺术的系统传承,他结合三十余年实践经验,撰写了《中国刻瓷艺术》和《刻瓷艺术创作与技法研究》两部专著,被多所院校选为专业教材,为建立刻瓷艺术教学与理论体系做出重要贡献。

丁邦海大师作为2016年首位入驻朱家庄并建立大师工作室的艺术家,至今该村已吸引了二十余位各类大师进驻。近十年来,村委全力为艺术家们提供优越的创作环境,也因此大家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艺术成就。为进一步扎根于此,去年丁邦海正式将户口迁入朱家庄,成为名副其实的朱家庄人,并为此深感自豪。如今朱家庄艺术村的蓬勃发展,源于村委朱书记从十年前就开始的系统规划。尽管历经诸多挑战,朱书记始终坚守初心,以“十年磨一剑”的坚持,终使艺术村迎来今天令人欣喜的局面。本次国际木火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是陶瓷艺术界的一大盛事,更是朱家庄推动“文化兴村、文旅融合”战略的重要成果。

在朱家庄国际木火节上,丁邦海现场创作了他以“马”为题材创作的青花作品。这些作品是在生坯盘上以青花料绘制各类马的造型,绘制完成后施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成青花马盘。之所以选择马,是源于朱家庄人所崇尚的自强进取、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龙马精神”。今年,他还依据朱龙河的历史传说与文化渊源,创作了《龙马精神》与《龙行天下》两幅大型壁画。这两幅作品相辅相成,已成为代表淄博和朱家庄国际艺术村的文旅新地标,为村庄的文化旅游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如今,龙与马已被广泛认可为朱家庄艺术村的两大文化符号,正所谓“乾为龙,坤为马”,龙马精神不仅增强了民族自信,也深化了文化认同。

图片


图片

丁邦海的青花马作品技艺超群,广受好评。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兼工带写”的用笔方式,于盘(瓶)生坯上创新出一种层层叠加的“分水”技法:根据马体结构与明暗关系,以不同笔法由浅至深逐层加叠,形成丰富的透叠渐变效果。用笔精准、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营造出明快而富于变化的视觉感受,使马的形态准确生动、饱满有力。这一技法既传承传统青花工艺,又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识,展现出精致清新、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一是笔法难度高,讲究每一笔精准压叠,以避免呆滞油腻,确保画面层次分明、干净利落;二是形式感强,通过在坯体上借鉴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以即兴用笔创造出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极具节奏与美感;三是符合大众审美,在传统中注入现代性与时尚感,吸引不同年龄与社会背景的观众,深受陶瓷专家和收藏家的青睐。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了青花创作,丁邦海更是一位卓越的刻瓷艺术家。他1961年生于淄博,自幼沉浸于这片万年陶艺传统之中。上世纪90年代起,他师从朱一圭、张明文等陶瓷艺术大师学习刻瓷,并得到中央美术学院侯一民教授指导,后拜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刻瓷”传承人陈永昌先生为师,技艺日益精进,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图片

《淄博千年古窑村》刻瓷板(1.8×0.9米

丁邦海擅长釉雕肖像与佛像,被誉为“中国肖像刻瓷第一人”。1996年,作品《毛泽东肖像》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1997年,他与夫人黄玉双在北京举办刻瓷艺术展,作品《江泽民肖像》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收藏,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誉其为“华夏一绝”。他的大型刻瓷作品《淄博千年古窑村》,以明朝古窑村为背景,精细刻画出建筑、人物与场景,被称为“淄博刻瓷版的《清明上河图》”,显示了他深厚的绘画功底与刻瓷技艺。

在火与土的淬炼间,丁邦海始终不断探索陶瓷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从刻瓷到青花,从釉上彩绘到大型壁画,他坚持以创新推动传统,以艺术弘扬文化。他的艺术生涯,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淄博陶瓷艺术走向全国、对话世界的一个缩影。正如他所说,未来将继续肩负传承与创新的使命,让陶瓷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关键词: 丁邦海 朱家庄 木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