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泥塑:心思为媒 传承百年
刻刀、陶泥、木棒、棉花,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在徐金玉的手里都变成了制作泥塑艺术品的工具。记者在张店区马南路附近找到徐金玉泥塑工作室时,不禁为众多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啧啧赞叹。徐金玉作为第三代泥塑...
刻刀、陶泥、木棒、棉花,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在徐金玉的手里都变成了制作泥塑艺术品的工具。记者在张店区马南路附近找到徐金玉泥塑工作室时,不禁为众多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啧啧赞叹。徐金玉作为第三代泥塑...
李仁水,字连山,号否者。1958年4月生于山东淄博。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淄博市劳动模范、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李仁水的陶瓷创作...
当你剥开一个茶叶蛋,是否会被褐色蛋壳上破碎的纹路所吸引?有谁会认为这是一种美的纹饰?恐怕没人会这么想。可是,中国古代瓷器烧造史上出现过这样一种瓷器,它的表面布满了像碎蛋壳一样的裂纹,一道道纵横交错,仿...
冲山的佛像是活的。都说女娲仿照自己用泥土捏出了人,吹了一口仙气泥人就活过来了。佛雕恰好相反。冲山的匠人把心中的众生相刻出了佛像,匠心赋予了佛像一种人的灵性。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然而,铜镜与镜台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人人能用之物。到了唐代,皇室贵族、饶富之家就有了精巧的妆台。《太平广记》谈到为皇后制作的一件精美的妆台:中立镜台,台下两层,皆有门户。当皇后要洗梳的时候便开启镜奁,台下门开,自动出来一位木头妇女,手拿着面巾、妆粉、眉黛等所需所之物。
一方好砚台,往往会引来无数文人殚精竭虑为之题铭,或讲述砚台得来经历,或记录创作过程,或赞美砚台材质、造型,或撰写人生格言,传递给家族后人,其优美的书法刻在砚石上,更显金石气。
中华工艺博大精深,一套刻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一方美玉,融合着世代传承、岁月积淀的美学理念,成就了雕塑艺术中一朵耀眼的奇葩,它就是中式玉雕。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鸭绿江边每年开春就会有白鹭归来,它们从单身到恋爱,从捕食孕育,到深秋携成群儿女离开,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它们每年都会给鸭绿江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它小小的身体里透着一股仙气,白鹭是最适合展示在刻瓷作品中的鸟。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文刀,是文房裁纸刀的别称,也是文人案头的常设品,被称作是文房“第五宝”。
在魏晋之前,香炉并不具备精神和宗教层面的含义,随着佛教与道教的兴盛,香炉的功能才开始慢慢发生转变;直到唐代,焚香供佛、祭祖开始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最后随着宋代理学的兴起和社会对宗教的提倡,才最终使香炉从生活用品转变为精神生活用品。
这一期给大家分别介绍了古人常用的生活用品:熨斗和枕头。我们从介绍中不难发现古人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的追求,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极高的生活智慧。
明式家具是独具特色的传统家具。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制作的硬木家具。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点。
椰雕是以椰壳、椰棕、椰木为原料,用手工雕刻成各种实用产品和造型艺术品。椰雕因旧时官吏常以它进贡朝廷而得“天南贡品”之誉。椰雕工艺品样式新颖,造型古朴,画面雅致,质地轻巧,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格。
古代金工传统粘贴工艺之一。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谓之掐丝。
数千年来,中国的古典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椅子可以明显看出,家具甚至是礼仪和等级名分的象征。
盆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